如果大家都喜欢艾兵文集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 |
![]() |
|
油滴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艾兵文集 作者:艾兵 | 书号:5617 时间:2014/8/19 字数:1721 |
上一章 谈漫夜春 下一章 ( → ) | |
也许是因为我爱戏的缘故,这辈子深感遗憾的就是岁数太小,没赶上四大名旦争奇斗妍的时代,不能坐在剧院很投⼊地看一场他们中某一个人精彩绝伦的演出。 四大名旦中我最爱的是程砚秋,他的唱功是一流的,唱得婉转悠扬而又带点伤感,他那独特的嗓音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程砚秋和梅、尚、荀一样,也是名伶王瑶卿的弟子,嗓子“倒仓”以后自认为前途渺茫,有一段时间相当消沉。而王瑶卿却独具慧眼, ![]() 然而使程砚秋真正名垂青史的却又不仅仅是他精湛的艺术。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在国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相对来说,程砚秋“荷锄务农”的事迹似乎不如梅兰芳的流传广泛。 当年“芦沟桥事变”后,梅兰芳留起了胡子,表示不为⽇本人演戏;而程砚秋则在京郊开了一片菜园,一心一意种起了他的菜。偏偏⽇本人又是很痴 ![]() ![]() 我不知道程先生到底在京郊种了几年的菜,也不知道八年中他是不是一直生活在京北,但我看资料,得知他是在武汉复出的。那是一条繁华的街道,两座有名的大戏院相向着怒目而视,但是那天这两座大戏院却是一样的盛况空前,好象把武汉三镇所有的人全都昅引了来似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购买梅兰芳、程砚秋演出的戏票! 这时抗战刚刚结束,梅兰芳刮去了胡子,程砚秋放下了锄头,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返回了他们热爱的舞台,在他们粉墨登场的同时也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光彩照人的丰碑! 七八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荷锄务农”的故事时就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程度不亚于早些时候的“蓄须明志”于是便胡诌了一首歪诗,附在这里,算是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忆昔大师在,倾城巷空深。 独步京华地,自传云外音。 荷锄三载月,须蓄八年心。 ⾼洁愧君子,后人昑至今。 2003。3。16记 这篇文章写完后,又想起了一些和本文完全无关的事,但多少可以和程先生沾上点边,姑且把它们缀在后面: 程砚秋先生是四大名旦中岁数最小、⾝体最健康,但又最先辞世的人。之后便是梅兰芳先生突发心肌梗塞逝世,接着便是荀慧生,最后一个就是尚小云了。其中荀、尚二人在文⾰中受尽磨难,最可叹的就是荀慧生,一帮红卫兵让他穿上戏服,粉墨登场跪在京北的一个闹市口接受⾰命群众的批斗。同荀慧生一起批斗的还有作家老舍等人,老舍便在当天自沉于太平湖。 程砚秋先生有几个著名的弟子,到现在都成了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前些时候我买了张光盘,便是这几个弟子为纪念程先生的诞辰(或者是忌⽇)而合作演出的《锁麟囊》,这大概是八十年代初的实况录像。这几个弟子是: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昑秋、新 ![]() 同样的人,他们的命运迥异,最后又殊途同归,但人和人的价值却是不能同⽇而语的,你比如说这个歹徒,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和京剧沾上边。虽说一命抵一命,但他给国中京剧带来的损失和由此在社会上引起的大巨的不全安感,这一条命是不够他偿还的。 我不知道这张光盘是不是就是王昑秋的绝唱。在我印象中,那时的王昑秋因为年事已⾼,已经淡出了舞台,之后便在家传道授业,教出了几个颇有成就的弟子。从那以后似乎再没看到有关王昑秋演出的报道了。 不知仙逝的王昑秋在那个世界看没看到他的恩师,我祝他一路走好,并把我的一个问候送给久违了的程砚秋大师! 2003。3。16又记 Www.UdIxS.CoM |
上一章 艾兵文集 下一章 ( → ) |
《艾兵文集》是一本精排小说,作者艾兵为网友提供艾兵文集无错章节甄选精排阅读,如果大家都喜欢艾兵文集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油滴小说网是众多精排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