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喜欢安平文集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 |
![]() |
|
油滴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安平文集 作者:安平 | 书号:5541 时间:2014/8/12 字数:1935 |
上一章 祠公曾找寻 下一章 ( → ) | |
近⽇读报,偶观有介绍曾公祠文,心中不免一惊:想我在天津生天津长的也是几十年了,竟不知自己的家乡还有一座清朝重臣曾国藩的祠堂,况且,这祠堂所承载的,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是举⾜轻重的天津近代史重要的一部分啊!我真是一个孤陋寡闻之人,惭愧! 既然知道了,就应该去看看吧,否则,可能就永远看不到了,因为现在拆着迁那的,不一定哪位导领脑子一热,就敢让这不可恢复的古迹,在瞬间夷为平地的。这样的教训可是太多了。于是,早晨上班⾼峰一过,就骑车出了门,向着文章所载的方位——南运河北岸一路骑行下去。 曾国藩,是国中近代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一方面,他的手上,曾经沾満了太平军和捻军烈士的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镇庒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另一方面,他又在內政和外 ![]() 曾国藩于1868年(同治7年)8月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发生了天津教案,正因病修养的曾国藩奉命回津处理此案。面对帝国主义的強权威胁和无理要求,曾国藩据理力争,严词拒绝…后调两江总督任。直隶总督由其得意门生李鸿章接补。1872年(同治11年)3月12⽇在任上逝世。时年62岁。李鸿章上书朝廷,要求在天津给曾国藩修建祠堂被批准。遂择址在今三叉河口,紧邻南运河北岸修建了这座曾公祠。该祠堂于1874年完工,离原总督府只有几百米。屈指算来,距今已近130年了。 有人说,天津像个大工地,此话不假。我沿着河边慢慢骑行着,放眼望去,南运河两岸,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有的地方正在拆迁;有的地方已是⾼楼栋栋了,昔⽇那低矮破陋、****跳坑的平房区也已经 ![]() ![]() ![]() 一路走,一路打听,可谁都不知道有个“曾公祠”虽然我所询问的对象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可他们大多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我:“我在这住了五六十年了,从没有听说过什么曾公祠”一位老大爷非常自信地对我说。 这就奇怪了,难道报纸上登载的文章不属实?一路问下来,已近十几人了,而且都是老住户,可为何竟无一人知道“曾公祠”呢?闷热的天气,再加上心里着急,此时已是气 ![]() 寻到了三叉河口,已经没有路了。现在的河口已是一个泵站,再往前就是海河了。左面:一片已经拆迁的废墟;右面:是注満清⽔的南运河。在哪呢?心里寻思着又往前走了几步。见前面河边大树下有四位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打牌,只能过去叨扰了。几位老人听完我的问话哈哈大笑,把我笑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老人边笑边冲我⾝后扬扬下巴:“这就是”转过⾝去,方知道我已经来到曾公祠的门口了,我也不由得笑了。 难怪我找不到呢,在一片拆得 ![]() ![]() ![]() 我站在院子里,想让自己的灵感能够触摸到130年前的景象,体味到历史的积淀所带来的那特有的古韵,但却一丝一毫也没有找到。院子里人来人往,有的人还在争论着什么,好象没有人注意到这里曾是一百多年前在国中历史上风云一时、举⾜轻重人物的祠堂。也没有人对这座建筑本⾝产生些许趣兴。想来也是,这曾公祠本来就已经面目全非了,你能怨老百姓不知道,不重视吗?他们现在想的是怎样用拆迁的补助金去买到既便宜又合适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达到这个目的也是不容易的。 向门卫大爷道了声谢,怀着遗憾的心情走出了“曾公祠”回头望望,心里又油然生出一种释然和欣慰的感觉——因为,这“曾公祠”的墙上,没有写着大大的“拆”字! wwW.udIxs.cOm |
上一章 安平文集 下一章 ( → ) |
《安平文集》是一本精排小说,作者安平为网友提供安平文集无错章节甄选精排阅读,如果大家都喜欢安平文集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油滴小说网是众多精排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