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喜欢踏秦川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 |
![]() |
|
油滴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踏秦川 作者:革命咖啡 | 书号:3519 时间:2014/5/10 字数:2346 |
上一章 一 作制与产生的金黄时秦于关 下一章 ( → ) | |
有关⻩金的淘采、冶炼和金器制作工艺的具体描述,古文献中的记载,时代都较晚。这里依据先秦众多出土金器实况的分析研究,结合较晚文献的有关记载,并对照后世金器制作工艺,作些推论和描述。 一、金的陶冶采炼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明,金矿在地壳中的时空分布相当广泛,几乎所有的地质时代都可以形成。金矿资源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脉金矿,矿 ![]() ![]() ![]() ![]() ![]() 我国脉金矿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北、广西。冲积型砂金矿在我国砂金中占主要地位,闽、赣、鄂、湘、粤、桂等省区主要河流上游,支流两岸的冲积层底部普遍含金。黑龙江省呼玛县漠河地区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砂金产地。从总体上看,脉金矿主要在北方地区,砂金矿南方地区居多。 我国古代早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义不仅指脉金矿,而且还包括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 ![]() ![]() 先秦时代主要淘采的是砂金,南方特别是楚国地区砂金的储量较丰富,因而采淘金业较别处突出,《战国策·楚策》记载楚怀王的话说:“⻩金、珠、玑、犀、象出于楚。”《管子·轻重甲》中管仲说:“楚有汝,汉之金”《韩非子·內储说上》说“荆南之地,丽⽔之中生金,人多窃采之。”从考古发现来看,楚国有大量金币和较大型金器陆续出土,这些都说明东周时楚国有较发达的⻩金采炼业。 1、采金与选矿 砂金的淘采是⻩金工业的首道工序,从周代铜矿遗址的发掘并研究中,发现了当时选矿用的木淘砂盘、木淘沙船及木溜槽。可知当时已使用重力选矿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选矿法、溜槽选矿法。淘选的原理是利用矿物的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为2。65、金的比重为19。3、铁砂的比重为7。8以下),在⽔介质中,借助外力作用,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使矿物按比重分层分带,从而使矿物分离。砂金的淘采理应采用同样的方法。因为砂金的比重更大,更易分离。后世相当长的时期,淘采砂金仍使用类似的方法。宋朱或《萍州可谈》卷2载:“两川冶金,沿溪取砂,以木盘淘,得之甚微,且费力。登、莱金坑户止用大木,锯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沙去,金著锯纹中,甚易得”此处可以看到直到宋代,类似先秦时代采砂金的两种工具和方法,在不同地区仍在使用,实际上直至近代也还有延用大体类似的冶金工具和方法的。卢本珊先生等利用铜绿山的古选矿工具进行淘洗法的模拟试验后指出:“其选矿工艺流程与史料记载及现代保留的传统淘金工艺流程则相似” 商周时代主要淘采砂金,但是到了东周,特别是战国时代,脉金的采选似亦开始。成书于战国的《山海经》中提到有金和多金的山106处,另外还有以金命名的山,如金之山、金门之山、金星之山等。上述产金之地,有些与河流有关,大部分与河流无关;有些山上产的金可能为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 ![]() ![]() ![]() ![]() ![]() ![]() 1984年在河北兴隆县兴隆镇东北60公里深山区的西沟庄东南发现战国金矿遗址两处,并在矿坑內出土采掘工具铁锄、铁斧、苇席、木条簸箕等。两处矿坑相距约200米,其中一处矿坑长约30米,宽约0。3—0。5米,深2—3米。另一处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0。5—1米,深约0。5—3米,无矿道,沿金矿露天开采,除将金矿采出外,没有加宽开凿岩基,方法简单实用。距金矿遗址约10公里左右的寿王坟古洞沟战国遗址,1953年出土铁铸范87件,并发现两个古代铁矿井。 商周时代,青铜矿 ![]() 2、混汞提金法的使用 金主要以单质自然金形态存在于自然界,自然金中的主要杂质为银、铜、铁、碲、硒,另含少量的铋、钼、铱、钯。在原生条件下,金矿物常与⻩铁矿、毒砂等硫化矿物共生。与金共生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铁矿、磁⻩铁矿、辉锑矿和⻩铜矿等。在冶炼中如何去掉单质自然金中的杂质及从共生矿中提取⻩金是又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大概到了东周,特别是战国时代,我国已使用了混汞法提金。此法的原理是基于矿浆中的单体金粒表面和其他矿粒表面被汞润 ![]() ![]() ![]() |
上一章 踏秦川 下一章 ( → ) |
《踏秦川》是一本精排小说,作者革命咖啡为网友提供踏秦川无错章节甄选精排阅读,如果大家都喜欢踏秦川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油滴小说网是众多精排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