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喜欢碧之筱桦文集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 |
![]() |
|
油滴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碧之筱桦文集 作者:碧之筱桦 | 书号:24402 时间:2018/12/28 字数:4973 |
上一章 魂灵摸触 下一章 ( → ) | |
年青的时候,都是诗人。生命中有太多的![]() 在学校里,有文学社,文学社中,诗人最多。每一期社刊,诗总是一半。最流行的文学活动,是诗会。一群年青的生学,在 ![]() 那真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年代啊!我至今都还记得好多名字,舒婷、北岛、顾城、江河… 永远不会忘记舒婷的《双桅船》:“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永远会铭记北岛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尚是⾼尚者的墓志铭。” 顾城在没有绝死之前,我听见了他禅语一般黑⾊的忧伤:“昨天,象黑⾊的蛇” 我感觉到江河的心在流⾎,用流出的⾎点亮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 ![]() 这些我当年的导师啊,现在还在歌唱吗?他们用自己的心,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他们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已经活在了自己的诗中,成为永恒的经典。 回想有诗的岁月,幸福岂是用简单的语言可以形容? 后来,读席慕容,读汪国真,读《我愿是急流》,读《星星诗刊》。读得多了,自己就成了自己的诗人。不是为赋新词強说愁,也不是做无病之呻昑,只是用跳动的语言,写自己的心声,自己欣赏,自己珍爱。诗是圣洁的语言精华,不是随便什么纸都可以写诗。用精美的稿笺,工工整整地写下青舂的诗行。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变成铅字;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诗人。 幻想距离现实其实只有难以逾越的一步之遥,对岸的风景历历在目,又飘飘渺渺。 90后,文学沦落风尘,诗国零落成泥,顾城走进黑⾊,诗人相继死去。 思想最活跃的季节是⾼中。诗不能进⼊⾼考,顶多只是文章的点缀。文章才可以当⼲饭吃,尤其是议论 ![]() 崇拜鲁迅。鲁迅的杂文针砭时局,不平则鸣,想说就说,畅快淋漓。经常看《国中青年报》,记住了一个名字,邵燕祥,一个写“求实篇”的⾼手,佩服。凡是敢讲真话的文章,都看,看了觉得解气、痛快。有些觉得很近,写的事情就像发生在⾝边。于是认为杂文是最有用处的文体,也就大量看,试着写。內心充満反叛精神,浑⾝长満尖刺,大到天下大事,小的陈规陋习,无不在议论之列。几乎每一次作文,教语文的蒋先生都要拿作当范文念,说写得有个 ![]() ![]() “再这样下去,你是要吃亏的。你只看到了社会的 ![]() ![]() “好事让别人去写吧,我不想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改造国人的灵魂,振昏发聩,催人猛醒,要不鲁迅先生怎么会弃医从文?” “那毕竟是旧社会,现在时代不同了。” “无论什么时代,都要弘扬正气。而要弘扬正气,就必须揭露丑恶,打击琊气。”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的作文。平时你随便怎么写都可以,但不要把手写坏了。这社会,都喜 ![]() 蒋先生是我恩师,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他的话我似乎并没有听进去多少。最切近的应验,是⾼考。我语文一向学得很好,但⾼考只得了90多分(总分是120),估计问题就出在作文上。 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除诗之外,是《语言的地方特⾊》。那是90年代初,对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不満,愤笔疾书,用了半小时写成的一篇短评。文章用的是笔名,叫碧桦。随后很快得到了编辑蓝幽先生的召见。见面时,蓝先生看到的是一个⽑头小伙子,不敢相信。二三语后,说你娃娃有脾气,好好写,不错。后来我知道,我评论的文章作者谢先生是本土有名的作家。在蓝先生的副刊部里,我认识了他。后来我与他们都成了忘年的文友。 蓝先生是诗人,出过好几本诗集。他主持副刊部的几年里,扶持了大量的文学新人,我大约是他最赏识的年青人之一。报纸是地方正报,每周出一次文学副刊,经常可以看到碧桦的名字。诗人邓文国先生从大巴山来到县文化馆后,发起成立了华文文学研究会。在蓝先生的引荐下,我成了其中的一员。我的文章及碧桦的名字,也随着他的《华文报》走到了天涯海角,走到了余光中的湾台,走到的有华人的马来西亚。(注:《华文报》是企业赞助,赠送 ![]() 那真是我文学的藌月期啊,如果时间能长一点,我恐怕就不是现在的样子。1993年夏天,我的一篇报告文学,《这里有个阿拉斯加》,蓝先生用了一个整版发表,立即在地方上引起震动。这是一篇写捡破烂的文章,写的是某国字号厂的大巨垃圾场成了淘金者的乐园。蓝先生很聪明,他可能早就料到我的文章要产生地震,在发表时,署名为“碧之筱桦”看上去像两个人似的。他没有署碧桦这个名字,因为好多人都知道他是谁。文章发表后第二天,一群人冲进了报社,要求报社 ![]() 蓝先生的正义,使这件事最终平息。我的这篇文章,得了80元稿费,是蓝先生亲手 ![]() ![]() 一年后,蓝先生退居二线。我不知道他的隐退,是否与我有关。他退下来后,副刊改版,改得热热闹闹,紧跟形势。文学没有了市场,他旗下的那群作者,烟消云散。邓先生的《华文报》,也因纯文学的原因,走到了尽头。 蓝先生离开副刊部之后,我的文章很少再见报。我的封笔之作应该是《月⾊如⽔》,那时心情已经比较沉重了。之后的好多年里,我很少动笔,写出的文章,除了少量的在《语文周报》、《教育周刊》上的教师文萃栏目发表外,大都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时时想起蓝先生的话:写文章要对社会有益,写文章的人要有良知和正义。见到社会不平,总想说点什么。随着年月有加,我也不再⾚膊上阵。99年暑假,我回到家乡住了一段时间。家乡的一条主要公路实在太烂了,老百姓很有意见。我一时⾎热,花了几天时间,作了采访调查,写了一封长达7000字的信,寄给长市。我知道没有什么用处,但书生一个,只有用笔说话,替⽗老乡亲出口气而已。秋天来了,家乡的路得到了修补,我不知道与我的信有没有关系。但可以确信的是,长市一定看到过这封信。第二年二月,市府政办公室给学校打来电话,说长市要亲自颁奖。我不知道是什么奖,也没有去。后来他们把证书和奖金寄来了才知道,是我的那封信,让我获得了年度公民好建议奖。 通过写读者来信,将我看到的不平与丑恶之事告诉报纸,告诉社会,也是我说话的一种方式。我的署名都是读者。我不想有什么名和利,尽良知而已。 看龙应台的文章,《国中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觉得龙很可爱。全世界都看惯了的事情,就她在那里大惊小怪。我已经过了生气的年龄,但仍然偶尔生气。最近,青⾐江路口一块很大的宣传牌上,有一条标语,是宣传税收的。标语没什么错,只是话不顺,是这样写的:“税收是共和国的⾎脉,诚信纳税是现代社会文明标志!”下面是×××局宣。我不生什么气,气的是编标语的人语文⽔平有问题,不会正确运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我一直在想该向谁说,才能加上一个小小的结构助词“的”对了, ![]() 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我沉寂的⽇子里,我既没有爆发,也谈不上死亡。我不写什么,就把头埋进书里。我把心都用在教书上面,潜移默化,我生学的作文⽔平普遍较⾼。我在自己的班上,编了一本班刊,叫《尖尖角》,一是取“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思,二也是暗示生学作人作文都要 ![]() ![]() 但江山易改,本 ![]() 2003年暑假,镇上要续修镇志,时间段是1984-1995之间。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找到了我。我假期也没事,答应了,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村下户,采集资料,写成了一本4万多字的历史。导领看了比较満意,给了我200元的辛苦费。我没说什么,但心里不舒服,觉得亵渎了我们读书人。开学后,导领找校长借人,说镇上想借我一用,搞宣传。校长以人手紧为由,不同意。说实在的,我也不会答应。我在学校搞了三年宣传,也曾被上级评成过优秀通讯员。但我天生就不喜 ![]() ![]() ![]() ![]() 其它方面的收获不管有多丰厚,都不能代替我最初的感情。夜半更深,孤独之时,常想,为文的意义;常想,来这个世上走一遭,要留下点什么,才能承载生命… 现在,我只一心教书。教书用以谋生,我不敢说是⾼尚的事业。业余的主要时间,都用在了追梦。从年青时代就开始的梦,一直到现在都还心有不甘。传统的媒体上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虚拟的世界中仍然可以发表真知灼见。我知道,我的文字不能改变别人什么,就用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吧。固守心灵的一片净土,好好把人字写工整。张载说:人类教育的最⾼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难以做到于万一,但我可以从一些很小的方面,做一些小事情——就是我正在做的这些。 2006-12-7 wWW.uDiXs.cOm |
上一章 碧之筱桦文集 下一章 ( → ) |
《碧之筱桦文集》是一本精排小说,作者碧之筱桦为网友提供碧之筱桦文集无错章节甄选精排阅读,如果大家都喜欢碧之筱桦文集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油滴小说网是众多精排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