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喜欢血淬中华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 |
![]() |
|
油滴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血淬中华 作者:大风 | 书号:23888 时间:2018/9/10 字数:5316 |
上一章 策献殿寿仁 章十第 下一章 ( → ) | |
仁寿殿上静悄悄的,除了冯华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一点儿其他的声音,但冯华知道此刻所有的人都一定正在看着自己。未敢多作犹豫,他急忙趋步来到丹陛前,跪倒拜奏道:“临榆镇总兵冯华恭请太后圣安!” “嗯,起来站着回话吧!本宮也早想见一见你这个抗倭英雄了。”慈禧的声音很是轻柔,而且还带着一丝亲切感。 “谢太后。”冯华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亦第一次看清了这个控制国中几近半个世纪、被人们唾骂了百年的女人。 慈禧面⾊⽩皙红润,前额宽阔,黑黑的眼睛极有神采,⾼⾼的鼻梁以及宽厚的嘴 ![]() ![]() 看着慈禧,冯华不由得微微有些发呆,他怎么也不能将眼前这个看起来还很年轻、慈眉善目、面带温柔笑容的宮廷贵妇与那个残酷无情、心狠手辣的老妖婆联系起来。 “冯华啊!这一次与倭奴一战真多亏了你,没有你在辽东打的那几场胜仗,灭了倭奴的一些威风,咱大清还不知道要多损失多少。本宮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地封赏你。”慈禧语气极为温和地说道。 慈禧异常亲切的话语马上就让冯华回过神来,他连忙再次谢恩道:“辽东之役全赖皇上和老佛爷洪福齐天,再加上义勇军全体将士和其他各部友军同仇敌忾、浴⾎奋战方能获此大胜。冯华微末之功,被受为临榆镇总兵已经是受宠若惊了,如何还敢奢望再受封赏。” “嗯,做臣子的不居功是应该的,但朝廷却必须赏罚分明,此次辽东大捷你之功劳实在无人可比,如不大力封赏岂不寒了全体将士和天下百姓的心。”慈禧再次认真地说道。 “谢太后恩宠,冯华今后必当尽心竭力效忠太后与皇上。”冯华边谢恩边在心中暗暗嘀咕:慈禧这个老妖婆搞的到底是何名堂?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就凭她眼前的这一番表现,自己还真备不住让她给蒙了。 很満意地笑了笑,慈禧忽然将话锋一转:“冯华,你留居海外多年,据你观察西洋各国的风俗政教与我大清相比孰优孰劣?” 由于对慈禧可能会问什么问题早就有所准备,冯华沉稳地回答:“回老佛爷的话,虽然欧美各国在许多地方不及我天朝大国,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洋人造炮之精、车船之快、机器之能、楼房之⾼,我朝皆不如人;其重视商工、重视技术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慈禧点点头,继续说道:“冯华你对西洋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看来对如何变法也应该非常有心得。听说你前两⽇还把那个素负才名、狂妄自大的南海康有为给驳斥了,今天你也说给本宮听听。” 听了慈禧的问话,冯华的精神不噤为之一振,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临了。与康有为的那番论战可以说圆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但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而且还引起了慈禧的关注。如果自己的变法方案最终能为慈禧所接受,那义勇军甚至是今后整个国中的改⾰之路都会好走许多。 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冯华朗声答道:“启禀太后,关于变法冯华不敢妄言有什么心得,惟有一点儿愚见仅供太后参酌。国中自唐虞迄今,已历数千年。天地犹是也,而时则非也;天地无异也,而势则不同矣。盖今之天下中外广通,东之倭奴,南之法界,西之英属,北之俄疆,四面皆強邻,且电线铁路纵横于东西南朔,军声顷刻千里,兵⾰指⽇当前,我大清面临的乃是数千年未有的变局。如果还一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不但会因此失去民心,而且真的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然形势虽然危急异常,且非变⾰不⾜以救亡图存,但冯华亦认为变法仍不可 ![]() 慈禧赞同地点了点头:“好!想法非常不错。冯华你虽然归自西洋,但变⾰的思路却真是难得的老成持重!此次败于倭奴后,包括本宮都明⽩我大清只有进行变法才能自強自救,然而真正能认识到变⾰艰辛的人却实在是没有多少。近三十年来,为了谋求咱们大清国的江山永固,本宮对恭亲王奕訢和李鸿章他们提出的学习洋务的设想亦很是支持,可是每每提出一项改⾰方案,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且实施的效果也多不尽如人意。变法诚然乃是必须之举,可如果执行的不得法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慈禧不急不徐说出地这番观点让冯华大感意外:以前虽然知道慈禧的思想并不守旧,也不反对变法,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对变法竟然还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慈禧看来并不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阻力,戊戌变法如果不是因为康有为和光绪 ![]() ![]() ![]() ![]() ![]() 想到这里,冯华一面不露声⾊地拍着慈禧的马庇,一面拿出了那份儿自己苦心炮制出来的《变法自強疏》:“冯华一直以来都怀有报国的雄心大志,对如何变法自強也素来非常留心,可没想到太后您虽然远在深宮,但是对变法的这份儿见识却与末将经过反复考察、苦思冥想得出来的结果完全一致,真的是令冯华汗颜不已!太后,这份儿折子是冯华对变法的一些具体设想,本来是想等皇上病好即呈上去,现在既然蒙太后召见,就请老佛爷您先给看看。” 冯华的这几下马庇,虽然说的自己都感到有些恶心,但是却让慈禧听得很是舒服。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慈禧抬起带有指甲护套的手轻轻摆了摆:“本宮那有什么见识,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要说具体该如何变法还要听你们的意见。”说罢,她接过小太监呈递上来的《变法自強疏》,飞快地浏览起来。 《变法自強疏》实际上是冯华以张之洞集洋务派学说观点之大成的《劝学篇》为基础,又融⼊了许多现代观点的综合 ![]() 《劝学篇》出版于1898年4月,出版后不久就被译成英、法两种文字,其中英译本还冠以《国中唯一的希望》的标题。虽然《劝学篇》中确实有一些宣扬封建糟粕的內容,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也曾被骂得体无完肤,但是无可否认它所提倡的中体西用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情势。其说不但言简意赅,简便易行,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消除国人畏难苟且之心、规避守旧者的口实与梗阻,实在算得上是一篇“与时俱进”的好文章。 人们通常都认为,戊戌变法是康有为等维新派积极奔走、呼号的产物,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主持百⽇维新的光绪皇帝固然受到了维新派思想的強烈影响,起用了一批维新志士,但是他所推出的所有政策,都没有超越《劝学篇》所设定的改⾰范围。而作为百⽇维新纲领的《明定国是诏》更是综合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改⾰主张,毫无维新派政治体制改⾰要求的丝毫痕迹。《劝学篇》在刊行后,不但光绪皇帝认为其“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命令“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而且就连慈禧和顽固派也极力推崇、大加赞扬。 看到慈禧边看边皱着眉头露出思索的模样,冯华心中也有些忐忑不安:经自己改造、又提前三年发布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是不是还能受到慈禧的认同?如果不能,自己又该怎么办? 良久,慈禧才抬起头说道:“冯华,你的这篇变法方策立论极有见地,尤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更是让本宮也深有同感。不过在具体执行方面本宮还有一些疑问要同你商榷一番,如按你所说‘发展工商业不宜采取官办或官督商办等方式,应大力提倡民办、商办,而且还有什么经济结构也不合理,应加大轻工纺织业的投⼊’,这些观点听着是很有道理,可是改⾰变法是一件极复杂的事,你又如何可以保证按此实施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如果失败造成的损失可是相当大呀!” 自己的改⾰方案基本上获得了慈禧的认可,让冯华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躬了躬⾝,他 ![]() 冯华“建立特区”的新奇设想,犹如石破天惊一般震得慈禧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嗯!‘建立特区’好独特的设想。不过,此事本宮还要仔细想想,冯华你今⽇暂且回去,再把如何实施变法的具体步骤好好琢磨一下,以使其更加完备。另外,如今京城正是多事之秋,凡事都要详加考虑,切不可辜负了本宮的期望啊!”慈禧开始的话语还非常温和,可是最后这一句却一下子严厉起来,那股子不带丝毫感情的 ![]() ![]() ![]() 连忙再次躬⾝拜倒,冯华恭敬万分地说道:“太后之殷切期望,实在令冯华感悚难名,自此必当益奋驰驱,以仰答⾼厚鸿慈于万一。” 脸⾊再次放缓下来,慈禧温和地点点头,然后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冯华,本宮知道你是个明事理、⼲大事的人,只要能规行矩步,今后必定会前途无量。好了,下去吧!” “是,太后,冯华告退!”慈禧这番不明不⽩地话语,让冯华不由得暗暗心惊,也第一次感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看来还会很艰难、很曲折呀! 冯华与一直等候在颐和园外的李九杲回到礼士胡同后,发现一早就出去找秋瑾聊天的贺菱儿和龚芳她们却仍然没有回来。由于 ![]() ![]() “大哥,菱儿和芳儿这几⽇越发的不象话了,每⽇里早出晚归,弄得人为她们牵肠挂肚,这个秋瑾真的有那么大魅力吗?”李九杲有些不満的说道。 冯华笑了笑:“四弟,如果没有魅力,你想这两个心比天⾼的小丫头会如此推崇一个人吗?而且,这些⽇子也确实憋得她们够戗,现在好容易结 ![]() 又是戌时末,贺菱儿和龚芳才姗姗归来。冯华皱了皱眉头,对二人温声说道:“菱儿、芳儿,虽说你们与新结识的秋姐姐异常投缘,可也不能总是如此晚才回来吧?” 两个人先是略带歉意地看了看冯华,然后脸上又都显现出一丝余怒未消的表情。“冯大哥,对不起,又回来晚了。不过,这一次我们可是情有可原,秋姐姐的那个丈夫王廷钧真是太不象话了。”心直口快的贺菱儿率先恨恨地说道。 “是呀!真没想到像秋姐姐这么出⾊的女子竟然嫁给了一个如此 ![]() ![]() 虽然早就知道秋瑾的婚姻不幸福,可是此刻一听贺菱儿和龚芳提起这个问题,冯华的心中还是泛起了一阵不安。“你们俩就别生气了,赶快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冯华表情平静地催促着贺菱儿与龚芳。 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贺菱儿娓娓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wWw.uDiXs.cOM |
上一章 血淬中华 下一章 ( → ) |
《血淬中华》是一本精排小说,作者大风为网友提供血淬中华无错章节甄选精排阅读,如果大家都喜欢血淬中华精排阅读内容,勿必支持,油滴小说网是众多精排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